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科学普及

超全面的用药指南,非常实用!

时间:2023-11-15 10:00:00  来源:合理用药百科  作者:

【药品“批准文号”的识别】

批准文号:国药准字+1~2个字母+四位年号+四位顺序号
国药准字:代表该药品是经国家批准正式生产的药品,否则属于保健品、食品,或非法药品。

· 中国大陆生产药品
字母 H:化学药品; S:生物药品; Z:中药

· 中国香港、澳门和台湾地区生产药品
字母 HC:化学药品; SC:生物药品; ZC:中药

· 中国境外生产药品
字母 HJ:化学药品; SJ:生物药品; ZJ:中药。

· 特别提醒
1. 中药中也可能含有西药成分,应特别注意用于“感冒”“降糖降压”“气管炎”和“哮喘”的中药。
例如,感冒灵颗粒片、胶囊)中含对乙酰氨基酚、氯苯那敏;消渴丸中含格列本脲;罗己降压片中含胍乙啶、双肼屈嗪、氯氮卓、异丙嗪、氢氯噻嗪; 化痰平喘片中含异丙嗪。
2. 化学药品中也可能含有中药,例如:复方甘草片含甘草浸膏粉、阿片粉、樟脑等。


【“禁用”和“慎用”的区别】
· 禁用=不得使用
否则,“有可能”发生某种严重后果,或“很可能”,甚至“肯定”发生某种不良后果。
以非甾体抗炎药为例:
依托考昔:确诊的缺血性心脏病或脑血管病患者禁用。否则,“有可能”会发生心脑血管事件(严重后果)。
布洛芬:活动性消化溃疡患者禁用。否则,“肯定”会加重胃肠溃疡,“很可能”会发生胃出血(不良后果)。

· 慎用=有条件使用
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为例:因有明确的耳、肾毒性,一般情况下 6 岁以下儿童避免使用。
有条件使用:
1. 当临床有明确应用指征,且无其他毒性更低的抗菌药物可供选用时,小儿可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。
2. 需要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,有条件者还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,根据血药浓度检测结果个体化给药。


【“不良反应发生率”的区别】
·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品质量无关,是每一种药品的固有属性。
· 十分常见: 发生率≥10%;常见: 1%≤发生率<10%;不常见:0.1%≤发生率<1%;罕见: 0.01%≤发生率<0.1%;非常罕见: 发生率<0.01%。
· 噻嗪类利尿药(氢氯噻嗪、吲达帕胺): 肯定升高血尿酸水平(十分常见),痛风患者禁用,高尿酸血症患者尽量避免使用。
· 他汀类降脂药: 常见肝损害 (约 1%~2%患者肝酶水平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),常见肌痛 (约 1.5%~5%),罕见横纹肌溶解。
· 硝苯地平控释片:常见水肿(9.9%)、头痛(3.9%)、便秘(<3%),偶可引起高血糖 (发生率未知)。
· 替米沙坦片:常见关节炎、背痛 (如坐骨神经痛)、腿部抽筋或腿痛、肌痛。

某些中药也会引起不良反应,不可忽视。
· 何首乌、北豆根、决明子、大黄、柴胡可引起肝损害,不宜大剂量和长期服用。
· 牛黄解毒片含有雄黄、牛黄清心丸含有朱砂、雄黄等,不可长期服用,否则可引起蓄积中毒。
 

【药品“有效期”不等于“使用期】
· 有效期
具体标注格式为“有效期至XXXX年XX月”,或者“有效期至XXXX年XX月XX 日”。
例如,[有效期至2020.04],是指该药品可用到2020 年04 月30日。如若注明到日,则表示该药品只能使用到该日。

· 使用期
开启原包装后,药品可以使用的期限。
除另有规定外,多剂量的眼用制剂 (眼膏、滴眼液等)、鼻用制剂、涂剂、涂膜剂等在开启后使用期最多不超过 4 周
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眼用制剂的使用期限较短,例如氨碘肽滴眼液,开启使用期限仅为 10 天。

· 使用期与包装有关
铝塑水泡眼包装的药品,因单独装药,与空气隔绝,如果按要求条件储存,通常可以使用至有效期前。
瓶装药品,开启后使用期限≤包装总量/日剂量(作者建议)。
例如,硝苯地平片,每瓶 100 片,每日3 次,每次 2 片。开启后使用期限不超过: 100 片/ (6 片/天) =17 天。
 

【“剂量”与“极量”的区别】
· 剂量:指有效治疗某种疾病时,所需要的药物用量。
1.剂量与适应症有关:
阿司匹林用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低有效剂量为 50mg/日;用于预防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最低有效量为 75mg/日。
2.剂量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:
非布司他起始剂量为 20~40mg,每日一次。如果 2 周后,血尿酸水平≥360μmol/L,剂量逐渐递增至80mg,每日一次。
3.剂量应个体化:
地高辛常用剂量 0.125~0.5mg,每日一次,7天可达稳态血药浓度。应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,建议维持在 0.5~0.9ng/mL。

· 极量:药物可用的最大剂量;超过极量时,药物变成毒药。
1.与药物毒副作用有关:
美托洛尔:最大剂量一日不超过300~400mg (存在个体差异),否则可引起心动过缓。
2.与累计用药量有关:
对乙酰氨基酚: 最大剂量一日不超过2000mg,否则可引起致命的肝衰竭。
 

【“空腹、饭前、饭后”的区别】
空腹:指禁食10小时;饭前:用餐前 0.5~1小时;饭时:餐前即刻或饭中;饭后:用餐后 0~0.5小时。
· 空腹:主要是为了避免食物的影响。
例如,左甲状腺素钠片应于早餐前0.5小时,将一日剂量一次性用适当液体(例如半杯水) 送服。

· 饭前
一是为了减少食物对药物的影响,例如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需要饭前服用。
二是为了更有效地发挥药物的作用,例如质子泵抑制剂(埃索美拉唑)需饭前0.5小时服用。
三是为了降低不良反应,例如格列美脲片,一天一次,建议早餐前立即服用,若不吃早餐,则于第一次正餐前立即服用。

· 饭时:主要为了更好地发挥药理作用。
例如阿卡波糖餐前即刻整片吞服或与前几口食物一起咀嚼服。

· 饭后: 一是,为了增加药物吸收,例如,头孢呋辛酯片饭后服用是为了增加胃肠吸收;二是,为了减轻胃肠道反应,例如,布洛芬片饭后服用是为了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。
 

【“每日三次”和“每8小时一次”的区别】
· 每日三次≈每8小时一次,每日二次≈每12小时一次。当出现例外情况时,药师需做用药交待。
· 青霉素类、头孢类、大环内酯类、克林霉素,属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(药物的抗菌效应主要与药物和细菌接触时间有关)。每日三次=每8小时一次。
· 米诺环素、多西环素等四环素类抗菌药物,属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:每日二次=每12小时一次;
·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,属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,左氧氟沙星每日一次=每 24 小时一次。

· 例外情况:
口服降糖药: 每日三次=随三餐服用。
磺酰脲类类降糖药可引起严重的低血糖,格列吡嗪、消渴丸(含格列苯脲) 宜在早、中、晚分三次餐前0.5小时内服用。
列奈类降糖药主要是降低餐后血糖,应在主餐前服用。
阿卡波糖餐前即刻整片吞服或与前几口食物一起咀嚼服用,主要是与其作用机制有关 (抑制多糖降解为单糖)。
硝酸甘油片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时,立即舌下含服;用于预防性时,在进行有可能导致心绞痛发作的活动之前5~10分钟含服。
 

【服药喝水有哪些讲究】
· 送服:
绝大部分药物的片剂、胶囊剂:用240ml(约半斤)水送服,服药后至少保持上身直立半小时,主要是避免药物粘附于食道。
极少部分药物:胃黏膜保护药(服药时一般只需50毫升水送服);蒙脱石(用于成人及儿童急、慢性腹泻时,倒入50毫升温水中,摇匀后服用)。

· 水温:
关注5类常用药:青霉素类和头孢类颗粒剂、益生菌(活菌制剂)、酶类(复方消化酶、胰酶)、活疫苗类(小儿麻痹症糖丸)、维生素C等,水温不宜超过40℃,主要防止药物变性。

· 水质:
除非药品说明书有明确要求外,绝大部分药品不要用茶水、可乐、果汁等饮料送服,主要防止饮料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。

· 服药后饮水量:
关注6类常用药:喹诺酮类(氧氟沙星)、抗病毒药 (更昔洛韦)、降尿酸类(苯溴马隆)、双膦酸盐(阿仑膦酸钠)、磺胺类(复方新诺明)、非甾体抗炎药,多喝水 (≥1500ml/天),主要是减轻药物对肾脏的损害。
泻下类(硫酸镁)宜多喝水,主要预防脱水。
 

【西药有哪些“忌口”?】
忌口:指食物、烟、酒与药物发生不良相互作用(因药而异)。
· 一忌西柚:西柚(汁)抑制“地平”类降压药的体内代谢,可引起致命的低血压;西柚抑制“他汀”类降脂药的体内的代谢,可引起转氨酶升高和致命的横纹肌溶解症。
· 二忌饮酒:可引起“双硫仑样反应”(头孢类抗生素、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),可引起低血糖昏迷 (口服降糖药),可引起呼吸抑制(镇静催眠药),可引起胃肠出血(布洛芬、阿司匹林、双氯芬酸等),可引起肝损害(对乙酰氨基酚)。
· 三忌牛奶:牛奶和药物混在一起,会在药物表面形成一层膜,将药物包裹在里面,阻碍药物中有效成分的释放;牛奶中的钙与药物形成不溶性化合物,降低药物吸收。
· 四忌奶酪:服用抗过敏药物期间忌食奶酪、肉制品等富含组氨酸的食物。因为组氨酸在人体内会转化为组织胺,而抗过敏药抑制组织胺分解,因此造成人体内组织胺蓄积,诱发头晕、头痛心慌等不适症状。
· 五忌吸烟:不吸烟的患者,茶碱的消除半衰期约为8.7小时,吸烟者 (一日1~2 包烟)茶碱的消除半衰期约为4~5小时。
 

【抗菌药物,至少用多少天?】
服用抗菌药物需要足够的疗程,否则可能引起病情反复、导致严重并发症、细菌产生耐药性,门诊患者尤其应注意。
· 急性单纯性尿路感染:3~5天;
· 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:3~5天;
· 急性细菌性中耳炎:7~10天;
· 急性细菌性咽炎、扁桃体炎:10天;
· 急性细菌性鼻窦炎:10~14天;
·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:4周;
· 社区获得性肺炎:用至体温正常、症状消退后72~96小时。

抗菌药物用药原则:
· 按时服用(不要延长/缩短用药隔);
· 漏服后及时补服;
· 按疗程用药(不要擅自停药)。
 
推荐资讯
相关文章
    无相关信息
栏目更新
栏目热门